微信问答
位置:发型站 > 名人资料 >

电电影驴得水好看吗 剧情紧凑好评连连

来源:发型站时间:2016-10-31 11:34责编:网站小编
" />

  这是一部值得看,但一般的电影。

  在豆瓣给打了三颗星,原因是从整个剧作大纲来看绝对处于上层,但是就他是部电影来看的话,问题就多了。

  首先前半部分剧情拖沓无节奏,完全就是话剧即视感,有些台词蹦出来跟小品似的。当然幽默没错,但用电影来表达某些搞笑桥段,真的得再细斟酌。我认为造成他电影感缺失最大的一点就是导演的场面调度问题,导致电影的视听语言根本用不着分析,没有任何记忆点,唯一能记住的一幕大概是“Incredible China”(不可思议的中国)

  但这也只是语境带来的张力

  我相信《驴得水》话剧方式的呈现一定好于电影。话剧追求的就是演员的舞台表现力,情绪精准的放大,几个演员的表演又是那么无可挑剔,所以只简单谈谈剧作。

  从剧作方面来看,有几个部分我很喜欢。

  第一个是裴魁山和一曼坐在院子里,一曼唱着歌。一股战时社会动荡而女人的细腻腔调随之而来,花瓣(应该是蒜皮)飞舞…那个场景一曼特别美。而且裴魁山当时说一曼单纯那些话,都是发自肺腑真心的,那个时候的裴魁山也是单纯的,但是也贪,或者说,故事里边的人,都是善良的。往大了看,中国农村,那些手握庄稼目不识丁的人,哪个不善?但绝大部分,是愚蠢的善良,而这里的“愚蠢”不是知识而是一种民族性格,民族性格下孕育出的个人性格。

  “愚”和“善”体现在这么几个地方:

  校长:聚集人搞农村实验教学,美其名曰,其实最初目的就是想让农村人懂一点知识…这是奉献的善。而他矜矜业业固守本分之下,他发现特派员这些人压根就是想当然的以权谋私,但这也是大局,他无可奈何,只有无尽的逆来顺受。面对自己的女儿和面对死亡受压迫的困境,他难以抉择,一再的屈服,最终使得女儿彻底绝望离开,值得一提的是,“当特派员问起他的大儿子时,他直呼,自己跟他早已划清界限,没有关系…”多么讽刺啊,他所屈服的权势的一端,与他所极力撇清的一端,正是两个方向。而他没有某种领悟或者某种感知与理想,为人师表,没有信仰。我觉得这个人物代表可以泛指大多数。

  裴魁山:裴魁山说一曼单纯的段落,那是他善良的体现。他试图理解一曼张开怀抱去拥有她,而一曼要的是自由,一曼是匹野马(笑)裴魁山没有多爱一曼。记得骂一曼的那些话吗?裴魁山骂一曼是个bz是个烂货,是个公共厕所,谁想上就上。但一曼说了,她只是想活的随性点,所以一曼解放了天性。在漫无目的的时间长河里,一个女人要怎么度过这些平庸无趣的时光?所以她有欲便泄欲,同样角度换个性别,你还会对他嗤之以鼻吗?在此不多做理解…裴魁山恰恰羡慕或者说他才是那个欲求不满的,但他反而顶着“正义”和大男子主义来训斥一曼,他选择填补自己出口的是金钱,他一无所有,所以才会觉得,貂皮是富贵的象征,而巴结特派员,让自己有利可图是“智慧”的表现,他很精。

  铁男:高大帅气运动阳光,这就是铁男。再从他喜欢的女孩子来看,一曼就围在周围可他从没瞧过。他喜欢孙佳,单纯美好,纯洁的象征。铁男是东北的,他那暴脾气从一开始就能看到,但暴脾气真的意味着就是硬么?如果说,一曼被逼剪头发发疯,到快被人强奸这些,都不能迫使他反抗的话,我以为,到了孙佳他总该奋不顾身挺身而出了吧!结果也并没有…孙佳看到父亲的模样,将自己的原则彻底揪断,也屈从于现实,而铁男已经完全丧失了自主意识,他任凭摆布。借由孙佳的一句话说就是“过去的如果就这么过去,未来只会越来越糟”铁男骨子里怂。

  铜匠:“教会徒弟,教错了人…”其实这里的含义挺多的,每个人理解都不一定一样,我理解的是双重含义:一个是,他们办学育人,没想到学到知识以后,人没有进步,反而更可怕…道德终比知识更为重要。第二个是,他们给铜匠教知识,只是为了利用他,但当铜匠有了知识,有了谈条件的资本,他一次次踩上跳板,去触碰他未曾接触过的一切。铜匠的愚,愚在内心,可以泛指各个阶层里…那些自以为是的小聪明,却是大愚蠢的人,愚不可及根深蒂固的那部分。在他身上有具备着农民固有的朴实和善良“未知”里,有好的部分也有不好的部分,而那时的农民哪里来的世界观价值观?他对于食物的认知太匮乏,所以劣性更强。

  铜匠老婆:他们这种夫妻相处模式,可能只有在亚洲具体到中国。这样的情形也不少见,铜匠老婆飞扬跋扈,不把自己的男人当人看,相处毫无趣味只有暴力和压制,但听见一曼骂起自己男人的时候,又会去反驳。所以她的愚和铜匠一样,都是时代之下,环境之中严重缺乏对食物的认知,导致进化缓慢和“牲口差不多”。在他们的理解里,做那个事就是以生育为目的,对比一曼那样有强烈自我主张的女人,一曼简直格格不入。

  孙佳:新时代新希望的象征。孙佳部分是我在整个剧作里最欣赏的部分,按照常规情况看,剧情发展到她要写信去揭发的时候,我在想这是要反转了…结果当她抱着校长父亲开始配合他演戏的时候,惊觉社会无望,人性无望…哪里有什么反转,不断屈服才是结局。饰演孙佳的女孩在这一段的表演令人称赞!但结局里,她去延安投奔他哥,闹革命去了。这个结局不知道是不是原版结局还是该过的,颇有一种黎明就快来到、希望之光在逐渐点亮、自由的气球在随风飘舞……孙佳的气质,在屈服之前,和其他所有人形成强烈对比,纯洁和肮脏。

  一曼:放到最后一个说,也是因为最重要,我认为一曼是《驴得水》话剧创作的核心,为什么这么说?原因在以下几点。一曼作为知识分子,文艺女青年,爱美、想要追求幸福、追求自由,她拥有着剧中最为丰富的人格力量,她有着非常独立的自由意志。就像剧中她说“要是我在上海还有周璇什么事”放在稍微较好的环境下,她都是一个过得相当自由的人,但眼下的境遇容不得人追求自由,她需要一个出口,故事里每个人都需要找到一个出口,否则人如何活下去?在那个时代中,知识分子的一腔热血终会化为自我麻痹。就如同他们接二连三的向“权威”叩头求饶,如同他们的认知“就算你死了又能怎样该发生什么还是发生什么”或许死了以后连个收尸的都没有,轻若鸿毛。这样的状态,何曾不像当时的中国,没有追求自由的权利,唯有牺牲、战争、抢夺,才能慢慢的,被迫着进步。

  所以我觉得人物角色里最悲的人就是一曼,当头发被剪后她疯了,其实疯不疯只是一种表现出来的形态而已,剪取了象征她女性的某种标志就如同阉割了人的欲望,当她一副丑态跪求着…与她春风洋溢的之前形成强烈反差。她或许不爱铜匠,真的不爱,只是那晚刚好是铜匠是谁都可以。但对铜匠她有感动,也有怨恨。她“愚”在,太放任自己。尽力去寻找自由却不知绳子拉太久就松了,她也善,用最热情的心去面对每一个人,用最单纯灵魂去爱自己的身体。到最后,她从一而终为每个人做了件衣服,画面是想象大家一如最初,身着校服,满怀激情的办学…这种合家欢式想象结局后来用的很多,比如韩剧《继承者》的结局畅想多年后,包括《小时代》的结局也是……一曼的人物塑造是最立体最完整的。

相关推荐

网友评论